彩神V在线登录|首頁(歡迎您)

信息发布  |  OA系统  |  
八年级家校活动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研究 > 八年级家校活动专栏 > 正文
八年级5月读书育儿心得
发布日期:2018-06-28    作者:彩神V在线登录   

必须面对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八(1)班 20号顾隽嫣家长

认真的看了 《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终将平凡》的文章,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望子成龙是每个中国家长的美好期望,但又有多少成龙成凤呢?估计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所以的纠结和痛苦源于我还不能接受的是平凡,我可以很平凡,可是我的孩子必定是在某一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的。可是既然我们父母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就那么肯定孩子就是优秀呢? 所以,如果我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就是一个成绩不是那么灵光的人,我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怎么样让他们保持在平凡的生活中活的快乐的能力。的确,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可以更好的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个影响无论我们在不在乎、刻不刻意,但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无论我们在不在孩子的身边。所以,既然影响在,就不如正面去面对它,参与它,甚至影响这个影响本身的内容和发展。这个影响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甚至身教更重要。而言传身教的来源,除了经验、方法、工具外,最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对自己对自身的认知。这个认知来自个人自我的觉察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的更直接和准确及有效果。所以,与其说是对孩子未来“终将平凡”是一种【镜子式】的认知,还不如说是对我们为人父母的自己是否“终将平凡”要有一个深入的认知,缺了这个环节,所谓的对孩子的“平凡”或“不平凡”的认知,是没有基础的。当然,在现行的这个社会环境下,接受平凡是一件很难的事。可是,既然99%的人注定了是平凡的人,我们也没有潜力是那1%的人,干嘛不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呢!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给阳光灿烂的你

八(1)班赵丹圣家长

“隔壁家洋洋今年考上复旦了!“

“公司老刘家孩子数学竞赛拿了全市第一 ! ”

“同学晨晨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并得了第一名!”

…. ….

每当听到这些,妈妈心中多少有些羡慕。看看平凡的你,情绪多少有些低落。但再看看一直微笑快乐、善解人意的你,我很是骄傲,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

在你出生后,我同所有妈妈一样,希望你会背诗歌、会算术、会唱歌、会画画…. ….并买来大量相关资料,一遍一遍教你。但你在幼儿园里取得“诗歌比赛”和“翻翻乐竞赛”名次时,妈妈是多么高兴,自认为我家的宝宝多么有才华,并继续着自认完美的教育。

上了小学后,当第一年、第二年持续取得全校排名前十时,妈妈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却忽略了这些成绩是由你牺牲睡眠、运动和玩乐而换来的。每天很晚睡觉,没有运动,周六、日奔跑在各种补习班。三年级上学期你突得肺炎,持续高烧不退,看着病床上小小的你我哭了,并祈祷只要你健康快乐,我什么都不要。你这次生病时间很长,住院一个月并在家休养一个月。上学后,你的成绩一下下滑,你和我都很伤心。上了四年级同学们都忙碌着为小升初做准备,报“学而思”学数学、报“圣亿”学阅读和作文。我选择了让你快乐学习,因为我知道你是平凡的孩子。

小学学习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当同班的同学考入“华育、上宝、文来”,虽说有些羡慕,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若要你考入这些名校,你要付出很多,因为你是平凡的孩子。

上了预初,第一次月考你数学考了76分,我疯了,我无法接受,我向你发脾气,骂你,像个疯婆子。又一次忽略了,你是平凡的孩子。虽说,你现在成绩有所提高,但你付出了很多,你要原谅妈妈。妈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平凡的孩子。

后面的路还很长,你是平凡的,但你确是阳光灿烂、善解人意的。

 

为什么许多孩子没有社交能力

八(2)班    吴少函妈妈

说到这个问题,我还是蛮有感触的。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可以说是学霸级人物,然而,当你跟她说话时,你会感觉非常非常累。比如,我问:“你喜欢什么?”她答:“不知道,问我妈妈吧。”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她和学校同学的关系也是一般般,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她的爸爸妈妈。从小,只有有人逗逗她,问她问题,她爸爸妈妈都会抢着帮她回答,或者会教她,你要这么这么说。久而久之,她变得完全依赖她的父母,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

我想说,孩子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第一次与人交流,她大概会胆怯,但是,慢慢地,胆子就会大起来,也会学着如何去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的女儿两年级时,我买了气球,让她到幼儿园门口去卖,我远远地看着。她一句话都不敢说,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是两位阿姨主动问她是不是卖气球的,才打破僵局,把气球卖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她就不再胆怯了。会大方地去兜售货物,跟顾客攀谈,介绍自己的产品。一小桶货物,一个多小时就可以销售一空。

我鼓励她去卖货,就是想锻炼她的交际能力。在中国,除了补习班,留给孩子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孩子的社交权

八(2)班徐静琬家长

今天,翻阅了《把孩子的社交权还给孩子》这篇小文章,感觉作者说的有点道理。孩子们和朋友在一起时,觉得比较自在、有活力,因此他们不想错失和朋友相聚的机会,这种渴望对父母有利,但有时却应该加以适当的限制。以下是可以用来限制孩子社交权的方式:

禁足。不要让他出门和朋友相聚。有些时候,你可以让孩子的朋友找上门来,有些时候则不可以。你的孩子的生活将是学校、家庭,以及任何对你的孩子有好处或是有益其健康的活动(比如运动、音乐、美术课,等等)。记住,孩子被禁足,代表你可能也被禁足了!因为必须有人在家监督。所以当你打算以禁足作为孩子行为的后果时,你必须要先考虑哪一个大人可以在旁监督才行。

限制电话使用权。你可以限制孩子在某些时候或有几天不可以使用电话,甚至完全禁止。当然如果把你孩子的手机拿走,以后你需要和你孩子联络时,将会比较困难。实施这种后果时,你必须确定你愿意付出这种代价。

移除“实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青少年可以用电脑和他们的朋友以微信、QQ等对话,甚至同时和很多人互传信息。他们很喜欢这种联络方式。假如你必须限制孩子的实时通讯来做为他行为的后果,有些计算机软件可以帮你限制或暂时移除那种功用。我发现这样比完全都拿掉好些,因为你如果想让其恢复时将比较容易。找一些计算机专家讨论看看。

这些都是为帮助孩子而采取的,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其他时候孩子的正常社交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读后感

八(4))  陈浩天家长

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就非常有感触,说实在话,我不知道儿子将来会走什么样的路,会成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大的造化,一切都在他自己,一切都在天,未来还长得很。在书店看见家庭教育方面的大书架,都非常积极向上,都很有雄心壮志,“哈佛女孩”“哈佛男孩”“如何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人生成功的N条法则”“名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突然感到有点烦,想到我的儿子,他似乎只是个平常的孩子,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多少优秀乃至卓越的迹象。

记得上小学时,儿子没考好,我也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也不会”骂一大堆,孩子委屈变的不自信。骂过后自己也会深深自责。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思想观念也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惊奇现在年代的孩子认知真的是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高出很多。

    我并不打算刻意培养出一个名人、伟人,说实话凭我们自己目前的能力好像也培养不出来。孩子有多大的造化,有多大的福分,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只能给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有助于他一生平安、一生幸福的东西,这样,哪怕将来没有了我,哪怕他成不了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力量,得到人生的意义。
成功不是终极目标,考上个名牌大学,创办个著名企业,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些成功有助于幸福的实现,但却不能必然导致幸福来临。世界上真正卓越的人只是少数,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那少数之列,他只要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人格,只要他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走,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无论他最终是否卓越,他的人生都是美好的。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读后感

八(4)繆妙家长

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就非常有感触,说实在话,我不知道儿子将来会走什么样的路,会成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大的造化,一切都在他自己,一切都在天,未来还长得很。在书店看见家庭教育方面的大书架,都非常积极向上,都很有雄心壮志,“哈佛女孩”“哈佛男孩”“如何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人生成功的N条法则”“名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突然感到有点烦,想到我的儿子,他似乎只是个平常的孩子,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多少优秀乃至卓越的迹象。

记得上小学时,儿子没考好,我也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也不会”骂一大堆,孩子委屈变的不自信。骂过后自己也会深深自责。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思想观念也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惊奇现在年代的孩子认知真的是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高出很多。

    我并不打算刻意培养出一个名人、伟人,说实话凭我们自己目前的能力好像也培养不出来。孩子有多大的造化,有多大的福分,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只能给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有助于他一生平安、一生幸福的东西,这样,哪怕将来没有了我,哪怕他成不了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力量,得到人生的意义。

成功不是终极目标,考上个名牌大学,创办个著名企业,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些成功有助于幸福的实现,但却不能必然导致幸福来临。世界上真正卓越的人只是少数,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那少数之列,他只要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人格,只要他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走,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无论他最终是否卓越,他的人生都是美好的。


为什么初中生心理如此“脆弱”

八(5)班何葆华家长

本期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正好好我前不久在网上观看的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讲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相关。

李玫瑾教授的讲课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极深。一次,她在一所大学和大学生们讨论为什么有一些人会因为一些在旁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就自杀了?有个学生传了一张小纸条给她,上面写着:生命是我的,我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李教授说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孩子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在我们从小到大给孩子的教育中缺失了【生命教育】这一课!

的确,儿子现在14岁,已进入12-15岁的青春期早期。他的身高已经远超过了我,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仰视父母、全心依赖父母的小孩子。加之,即将面对中考,学业压力渐增,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愈加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几方面着手:

一是,我们会有意识地观看阅读青春期孩子身心教育的讲座和书籍,不断学习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解他,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和他聊天。平时我们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既要给他足够的自我化解的时间空间,也要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温暖的支援。

二是,让儿子与好书为伴。儿子有不错的阅读习惯,爱思考。他读过学校推荐的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后,和我讨论对死亡、社会和人生意义。此外,我也会有意推荐一些优秀电影和他一起观看,比如《辛德勒名单》《穿条纹衬衫的男孩》等等,让他逐渐理解生命的可贵,无论在多么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总有人选择坚持高贵地活着,总有善良的人性光芒。

三是,拓宽视野,培养多样兴趣,多交同龄好友,逐步让孩子接触了解真实的世界。

李玫瑾教授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爱好,视野过于狭窄,遇事就很难自己化解,容易走极端。我想这点,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更加重要。

儿子喜欢音乐,音乐能够带给他极大的心灵滋养。并且通过音乐,他还结识了许多同龄朋友和忘年交。

随着儿子长的,我们也意识到来自父母的全方位保护已经不满足他的成长需要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也会就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和他一起讨论。让他理解:真实的社会既不是童话时间,也不是危险丑恶。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自己的心理更坚强。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八(5)29号朱振溶同学5月份家长作业

作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当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一:孩子们终将很平凡,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拟定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赋予自己的伟大责任。

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

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1%极其渺茫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二:承认你的孩子很平凡,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机会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不仅能够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果明明知道孩子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却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将其培养成精英。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回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假象,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眼高手低,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明明是千里马,却始终遇不到伯乐。

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和幸福呢?

三: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认识他,真正理解他

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理解,对他的笨多几分接纳。从此,不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绩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快乐而从容。

四:因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必须面对的现实 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八(6)卜易之妈妈

通常小孩子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在中国,父母们早就告诉孩子们标准答案了,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等。似乎只有这样的回答,孩子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但是,我们必需要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而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集中在1%的希望中。这意味着从开始就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是悲剧的开始。孩子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中龙凤。无论是从平凡生活中摄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所以,孩子们长大了都过得不快乐。

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平凡之人。

1:承认孩子很平凡,也是和你自己和解的机会。

2: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地认识他,理解他、

3:推己及人,接纳孩子的平凡。

4: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反而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5: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6: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万一的希望,企图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地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幸福,那就不要折本最末,还是回归本源,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吧!

坚持梦想,接受平凡

八(6)班 王思懿家长

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心中都会想“我只要你一生平安幸福,别无他求”。

期待和压力是之后慢慢有的:幼儿园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会认很多字、会算数;小学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会弹琴、懂奥数;中学看见别的孩子英文流利、获得各种荣誉和奖项…

人是社会性动物,生在社会中,就会有竞争,看到别人的成就,很难完全不去比较。

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谈到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问题,朋友说,体制竞争下,不可能完全躲避学业的压力,将来工作也需要更好的技能,这些都需要学生时代打下好的基础,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业压力和孩子的天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朋友的这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并且在女儿的生活学习中,反复提醒自己,努力去帮助她找到这个平衡。

要努力、要加油,也要保持自己的天性,享受自己的童年以及今后的人生。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当总统,不是每场努力都能成功。所有的灿烂辉煌褪去,一切终将归于平凡,所有的精英、大人物回到家,都是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丈夫妻子。成功除了努力和拼搏,还有时机、天赋甚至一点点偶然,为了梦想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值得珍惜,人生还有远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幸福。

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能感受幸福的人,通常都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瑕疵,接受自己的平凡;能感受幸福的人,通常都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并懂得冲着这个方向努力;能感受幸福的人,通常能做到不苛求结果,学着去享受努力过程中的快乐。

所以孩子,我希望你,坚持你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持续努力,同时接受你的不完美和平凡,感受生而为人的幸福。


看《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有感

八(7)班李龙轩妈妈

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104页“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让我思绪万千,也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是啊,很现实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孩子是大众化的,他不特殊也不另类,作为父母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

曾经我的孩子他很快乐,在小学三年级前一直都是个爱笑的阳光男孩,因为孩子小家长就没有太多要求,跟着他一起跑一起乐,那段时间也是孩子最难忘的一段快乐时光。记得小学班主任一直说孩子在班上最爱笑。三年级后,因为有也跟很多家长一样,对孩子寄予了太多,也是迫于小升初的压力,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对他的要求开始严格。更何况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就更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各科优秀。可是孩子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自觉、那样爱学习,成绩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于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自觉的就多了很多牢骚,家里一下子少了很多欢声笑语,孩子的作业更多了,神经也崩得更紧了,最痛心的是一向爱笑的孩子很少有那样灿烂的笑容了。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特长,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全能,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事事优秀呢!

这样的例子身边就有很多,我两个朋友的孩子都在学钢琴,天分高而且弹的好的那个孩子耐不住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考级的巨大压力,最后中途放弃了;另一个父母没有强迫他考级,只是觉得他喜欢就好,他每次弹琴时父母都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孩子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弹琴,现在已经到能单独表演的程度了,他喜欢弹琴也会一直喜欢下去

当然,我们承认孩子平凡,并不是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是放纵孩子任意妄为,现在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鼓励孩子每天都要过得充实,想要收获必须得有付出,平凡并不等于平庸。

很赞同其中的一句话,“因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如果能够快乐地过平凡的生活,至少能让我们成为快乐而幸福的人,过程当中还可能有意外惊喜,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同时也让它与我们共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在每个平凡忙碌的日子里,幸福并快乐着!

2018-4-22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读后感

八(7)班赵震洋的父亲 赵海

理科天才的父亲,文科学霸的母亲,这样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高标准心理预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原因无非是父母会想当然地从自我学习经历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孩子自身是否具备父母同样的“会读书”的潜质。碰巧文中提到的这位未能继承自己父母读书基因的孩子,随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也让读者更看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引起了对其深度反思的兴趣—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更为智慧的选择呢?

单一片面的传统教育理念,以“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代表,对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往往潜意识里就认为学好文理科书本知识才有用,而其他涉及孩子兴趣爱好的而只要是不在应试体系内的学科都是不重要的,关键问题就是它背离了“因材施教”及快乐学习的原则,说到底是没有从孩子自身角度看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对孩子兴趣的启蒙往往就是家长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以强迫及填鸭式的方式去做,一定会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但如以尊重孩子自身爱好为前提,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的同时加强对孩子身上闪光点的发掘和引导,多些鼓励与欣赏,少些批评与指责,可能反而会如此文所述达到更为良好的结果。

碰巧我是一名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学生家长,对青少年教育方面有过较为深入的经历和感受,我所经历的体育教育在校里校外的推广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值得高兴的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全国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已越来越注重增加对孩子除文理科课本知识以外的体育内容,即所谓的“体教结合”,可不容乐观的是,校园内仍频繁出现体育课让位文理课,校园外家长周末给孩子大比例补习文理课而少有体育课补习的现象…此文让我更感受到新时代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让我们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为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努力吧!

2018.4.16

读《必须面对的现实 你的孩子必将平凡》后感

八(8)班陈彦桥的爸爸陈彤

读了这篇文章后,感触良多;虽然现在已经身为家长,但也确确实实经历了这一过程,从小就希望成为科学家,然而最终未能实现,而是走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道路。中文提到的现象,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既是孩子的迷茫,也是家长的难题。不能说有特别好的建议,以下表述几点个人的看法:

1. 现阶段让孩子去定义未来人生目标,可能还为时尚早。但这件事只能让孩子自己完成。

“今后想做什么?”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你擅长什么?”

“吃饭。。”

“要不将来当个厨师?”

“不好。”

“哈哈!”

“哈哈!”

以上是经常发生在我家的一些对话,前两句是我教;但也仅限于此了,要说到一个具体的目标,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会发现,随着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特长和喜好似乎都有变化,而依据当前的兴趣去定义目标,感觉并非那么靠得住。因此,我个人感觉,需要让孩子保持活力,在与社会的不断碰撞中,由自己来做出决定。 

2. 在认知上,对孩子需要有正确的引导。

说到这点,大家可能认为我是要谈如何让孩子远离不良的事物;诚然,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过,另一些现象同样也值得我们重视,请看以下一组对话:

“今后想做什么?”

“我就想留在上海,以后找一份月薪2万的工作。”

“我不用做什么,现在家里有5套房子,以后收房租就可以了。”

以上这些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媒体也多有报道。但如果孩子的目标被歪曲至此,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心的事情,这种“平凡”真的要不得。

3. 我对“平凡”的理解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定可行的目标,并小步快跑。

再天才的孩子,在年龄还小的时候,能力一定不如成年人;其天才主要是表现在学习能力上。所以,作为家长,需要尽可能的为孩子去设定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未必需要如何远大,但只要可以让孩子的性格习惯得到良好的塑造,从而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这便是成功。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我衷心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走出各自精彩的人生道路,即使在外人看来是如此“平凡”,但内里,又能看到其“不平凡”的一面。


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我们都曾经年轻过,梦想过,憧憬过, 希望把平凡的日子过的不平凡,平庸中过的精彩,可是现实很残酷,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人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满腹的遗憾和唠叨。成家以后,有了可爱的儿子,希望他能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能到达幸福的彼岸。我一直认为好好读书,认真学习是对的,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改变这样的想法。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读书是希望他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的学习态度,认知不同,还有父母理念的影响,有的孩子恐惧读书,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而又在父母望子成龙的强势下,孩子过的很痛苦,因而厌学。每个都有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现在很多学校都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并不只是单单看成绩单,会综合考量,这样不会片面的去对待一个孩子的学习,我认为这样很好,不会埋没一个出色的孩子,因为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大人也只能努力让自己变的完美。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我们注重过程,你努力了,就够了,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谦和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诉求,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共同成长,哪怕他将来过的平凡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过的快乐就好。

----郝逸飞妈妈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