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V在线登录|首頁(歡迎您)

信息发布  |  OA系统  |  
网上家长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网上家长学校 > 正文
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 推荐阅读系列3
发布日期:2013-05-22    作者:   

案例教学:由孩子离家到家长“出走”

这个标题是这段时间我一直挥之不去的怪东西,没有办法,拿来做标题,与大家共同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了?

案语:过去由于我们的家庭教育长期存在不良的行为,造成家庭教育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而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过去是孩子无法忍受家长而离出走,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些孩子长大后在用同样的方式回报家长,家长却无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再不反思,问题还会更严重。

说起家庭暴力,很多人都会想到丈夫打妻子,公婆打媳妇等。然而,一种新型家庭暴力——孩子殴打家长的现象悄然出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案例回放一:失踪的父亲——

父亲开始流浪,只为无法忍受儿子的打骂……

如今,不是儿子离家,而是父亲出走……

小罗的父亲失踪了8天,18岁的他生活没有着落了,开始还觉得没有人约束他,很自由,可以在网吧自由自在地尽情玩了,可是时间一长,花光了钱吃不上喝不上的小罗,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回到家,家里乱得一塌糊涂,不得以他开始寻找父亲,几经周折,父亲却象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踪影。他慌了,如果父亲真的没有了,自己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他找到报社和电视台,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

人们都很奇怪,如果老罗是出事了,应该有消息,如果是故意躲避起来,不对儿子负责,怎么能够这样做父亲!经过记者千方百计的努力,终于找到小罗那显得很苍老的父亲老罗时,听到的却是另外的故事:我是单亲爸爸,多年来因为怕有了后妈会虐待孩子,我一直没有再婚,一个人拉扯孩子,这十几年我真是不辞千辛万苦地尽力让孩子过好。可是孩子越来越大,却一点不懂事,而且脾气暴躁。我们住平房,得上公共厕所,儿子现在沉醉于玩游戏,每次都拉尿在家里,要我去给他倒。我要上班还要管家照顾他,我实在是腰都累折了,一身的病,可是他只顾自己合适,如果我有什么让他不高兴的地方,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不知道打过我多少次。你看我这胳膊,就是他前几天生气,一杯开水倒在我身上给烫的,我是没办法才出走的,外头没家没业流浪的日子不好过啊。我一生都搭在这孩子身上了,可是惯了他一身毛病,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不能总是给儿子当奴隶使吧。他已经18岁,成年了,让他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我这个当爸爸的责任也尽到了。

每个人看到老罗那憔悴的面容和无奈的诉说都会感到对他同情。他们以后怎么办?如果爸爸回到家,难道还应该继续那样的日子吗?

案例回放二:粗疏的父母——

丽丽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慢性头痛在家休学一年,直到休学的那一天,她才告诉她的父母,她认为没有必要与父母商量。她说冷漠型的父母根本对她的死活没有任何兴趣,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母亲经营着一家服装摊,尽管辛苦,生意倒还兴隆。她说: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从没有参加过我的家会。父母对她的学习、生活一直不闻不问,全家3口人很少有机会围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妈妈总是忙于生意,只管每月按时给她生活费,并常常为此牢骚满腹。

当丽丽把休学的消息告诉父母时,满以为母亲会问一句为什么,但首先听到的是训斥与贬低,继而又说:这样也好,你可以帮我一些忙,母亲迫不及待地让她去看服装摊位、又叮嘱她以后按时给母亲送饭。愤怒下的丽丽心里难过,冷漠无语。第二天,母亲盼望女儿的身影出现在摊位前,但结果却使她彻底失望,回到家后,开始向女儿大发雷霆,喊叫着以往重复了无数次的话:难道我的辛苦是为了自己,攒钱还不是为了你们,在钱的问题上我可从没难为过你,难道你还不满意吗?丽丽觉得和妈妈的心离得越来越远,只想逃离,不想再听妈妈的抱怨。

案例回放三:愤而勒死父亲

因为不满母亲的唠叨,17岁的阳阳抡起坐垫狂砸自己的母亲,母亲被打得身上乌青,脸上到处是抓痕;因为父母与外婆有矛盾,14岁的小王常常对抚养了自己11年的外婆横眉冷对,最后竟拳脚相向,打得老人住院45天;一花季少年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愤而勒死父亲……

一位年轻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被他爷爷奶奶宠着,像个小霸王,上了幼儿园后没几天就跟小朋友抢东西,还打了对方。得知此事后,这位妈妈回家后第一次严厉批评了儿子,谁知道她话还没说完,儿子就举起小手打了她两拳,并说:干吗骂我!我打死你这个臭妈妈!她一下子呆了: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办!
新闻回放:

“儿子打老子”现象加重 青少年家庭暴力问题凸显 
这周二刚有一位家长因孩子常对她拳打脚踢来进行心理咨询,这已经是今年第5个遭受孩子家庭暴力来咨询的家长了。”11月10,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科姜主任告诉记者,今年青少年家庭暴力问题凸显。对此,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先生表示:关键原因是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学校应从生活细节中抓德育。

据姜主任介绍,以前很少有来咨询青少年家庭暴力的情况,去年一年只有1例,而今年到现在已有5例了。这些孩子最小的14岁,最大的18岁,其中不乏在学校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一个月前,一位16岁孩子的家长来咨询,说孩子在学校里表现特别优秀,成绩好,还能吃苦,被当作学习的楷模。但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就承受不了了,休学回家,在家里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恶言威胁,不想吃饭就直接把饭碗摔到父母身上。

关于青少年家庭暴力问题,岛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普遍表示今年有增长趋势。青岛市心康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常女士也表示,以前根本没有人来咨询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年有增长趋势。青岛市乐为心理研究所的管先生表示,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冷战的现象也逐步增多。
专家点评:孩子打父母,原因何在?

现在的孩子都被当小皇帝一样照料,怎么还会打父母呢?据姜主任分析,家长过度保护、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青少年学习压力很大,又处于叛逆期,有的孩子情绪控制力比较差,没有感恩心、责任心,冲动之下就打父母。而父母往往对孩子溺爱、忍让、过度保护。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最好的发泄渠道。另外,家长、学校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不够。青少年的情商比较低,缺乏自我激励系统。

如何避免青少年家庭暴力问题?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侯先生表示:尊重孩子而不应放纵孩子,要舍得孩子让吃苦,增强情绪控制能力,家长、学校不要只过分追求知识教育,而要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如果出现了家庭暴力,家长应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纠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孩子多跟同龄的或稍大一点的孩子进行多沟通、交流,家长也可以通过书信跟孩子交流。 

成功案例:懒妈妈培育出勤快女儿

大二学生黄思路的妈妈是一个大学的教师,可是她很,从女儿3岁学习弹钢琴时起,就开始让她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她每天去学琴都是自己去,妈妈从来不催她不送她。洗头洗澡更是这样,上学时,妈妈从来不督促她写作业,甚至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她都不签,而是授权女儿代替自己签字……

黄妈妈说:她就是要培养女儿独立自觉学习,自我督促,不靠别人管理的习惯。结果孩子不但学习好,还有许多时间发展各种爱好,体育文娱都喜欢,读了很多书,还会作饭,做家务。

妈妈说,孩子懒往往是家长把一切都包揽下来,孩子没有锻炼和养成劳动和学习习惯的机会,反而延迟了他们的成长。母亲的任务是和孩子经常做思想沟通和交流,女儿上大学以后,功课很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她聊天,她就利用陪孩子骑车去学校的机会,一路上聊天,到了学校自己再骑车回家。母女俩非常了解和贴心,无话不谈,象是非常好的朋友。女儿对妈妈的教育方式非常满意,成了一个身心健康的阳光女孩。

专家点评:

据厦门市仙岳医院主任医师汪斌介绍,近年来此类事情越来越多,有暴力行为倾向的孩子最小的才六七岁。除了实施暴力,孩子还表现为不听家长劝解,处处反抗。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母亲哄着,让他做作业等都得用物质条件作为交换,别的孩子有的东西他都要,不买就闹。因为是独生子,母亲一直顺着他。有一次他对母亲说,你给我跪下我才去做作业!这个母亲居然真的跪下了!孩子9岁时,只要稍有不满就开始打骂母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只是简单的打、骂,可是到了孩子13岁长得人高马大时,父亲也打不过儿子了。

汪斌指出,低龄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品行障碍,任其发展下去,将升级为人格障碍,继而就成为病态人格了。并且,一旦到此程度,靠心理纠正已经没用,只能靠行为治疗,如进少管所。

然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家长被孩子打,这当然是非常丢面子的事,记者了解到,正因为如此,很多家长选择了沉默,还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了。而家长的一味忍气吞声,更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以后自然就变本加厉,更加放肆了。

孩子对父母实施暴力这类的咨询也逐渐增多。一些心理咨询师认为,这其实也反映出孩子内心巨大的压力,只不过他们用了不正常的方式释放压力。同时,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们是否也该反省一下?

指导师策略:

一个给18岁的儿子倒屎尿的勤快父亲,最后会挨儿子打,因为他太爱孩子而娇惯纵容他。一对拼命挣钱培养儿女的父母,因为忙得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让女儿感到被父母忽略的痛苦,心理出现逆反。一个完全放手的懒妈妈,却培养了一个非常能干阳光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避免这种恶果的原则是什么?

(一)父母的尊严不容侵犯

 知子莫如父这一传统观念正在受到挑战,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不信任父母,不愿意与他们交流,越来越多的父母读不懂自己的子女,不知道他们终日在想些什麽,做些什麽。

一位在重点中学任教的专职心理教师通过有了烦恼向谁诉说等系列专题调查向我们显示:中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最多的是父母,关爱他们最多的是父母,而带给他们成长烦恼最多的也是父母,有了烦恼的中学生,92.35%的人选择向父母之外的其他人诉说……

有国际机构曾在世界范围内做过一项调查,让青少年列出自己崇拜的人。结果,绝大部分国家的青少年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是第一位,只有中国的青少年是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这是值得十分关注的事,父母的尊严不容否定和侵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认为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及时充分地与孩子沟通,是孩子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育儿常识中的第一原则。

他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5岁之前就能成功地否定父母的权威,当面嘲笑和坚决反对父母的权威,那么他就会形成对父母的天然蔑视。小罗从小歧视父亲,看不起导致拳脚相向。杜布森博士说:我很早就知道,如果我要对母亲进行无理的言辞攻击的话,最好站在离她至少3米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于避免立刻的反击——通常是对准我的屁股——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确实在第一次挑战母亲的时候当即受到了皮带的抽打,让他终生难忘,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如果小罗在第一次向父亲挥动拳头的时候也得到有力回击,一定不会有后来持续的无理行为。

如果孩子认为他的父母不值得他尊重的话,他可能会在所有的父母认为对的事情上,反其道而行之,以表示他的轻蔑,父母的道德观、价值观、好恶、期望……都不值得尊重。如果这种情况不在早期得到纠正,认为孩子大了就会自然好起来,这只是一个幻想,孩子们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都是后天学会的。如果孩子在婴儿期或者童年期没有调教好,进入青春期就很难挽回了。

一个小孩学会尊敬他的父母是很重要的,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和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他早期对父母的看法会变成将来他对学校领导、法律、上司和他将与之一起学习、生活或工作的人的看法的基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拥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会影响,孩子在这一关系中经历的瑕疵和困惑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出现。

(二)做合格父母

能够教育孩子成人的父母才能够得到孩子的肯定和尊重。有一个调查说:崇拜父母的孩子为27.2%,这些父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父母在心理上与孩子贴近,与孩子交流多;

2.教育方法科学,能正确对待子女成绩;

3.家庭民主氛围浓厚,尊重孩子成人感;

4.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对子女有积极向上的影响。

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都会摇摆在需要被领导又反对父母领导之间,在你划定的界限上试探,是不是能够越过,会不会受到阻止,谁会赢得胜利?如果你不给他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并且一再强化,让他们不再怀疑,他们就会一遍又一遍地企图越界。如果父母们在孩子直接挑衅时不能掌握局势,就可能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问题孩子。

合格父母应该准确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惩罚孩子,那就是在孩子向父母表示公开的反抗时,例如说:我就不做……”“我就要……要不我就不……”“闭上你的嘴巴!或者充耳不闻时再使用。当孩子们表达这种顽固的反抗的时候,你一定要及时予以回击,就象杜博士小时候被妈妈的皮带抽打一样。恩威并施的父母才能够树立威信,反而容易和孩子沟通,孩子也比较信任父母。

(三)孩子良好的品行是教育出来的

孩子的良好的品行不是盼望出来的,而是教育出来的。孩子们应该被教会尊重父母,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健康、礼貌、快乐、自律、负责任、能够自我控制、尽义务、敢于面对挑战,善于积聚个人力量,以完成成年时的责任。虽然说教育孩子正确的目标不是培养十全十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大人也一样,我们要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原始品性,但是可以用20年时间把他们塑造为成熟,负责任的成年人。

但是教育不是无休无止的唠叨,而是适合孩子的恰当方式和充满爱的规训,这样才能激发出一种温和的感情,使亲子之间相互尊重,消除本来应该相互关爱和信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疏远和隔膜。需要父母的勇气、毅力、坚定的信念、勤勉和不懈的努力,在爱的环境中对孩子大胆规训。就如同黄思路的妈妈所做的一样,她并非象丽丽的父母那样放任不管,使孩子产生缺乏关爱的孤独感,而是大胆放手,让孩子能够做的事情自己做,用不断的启发和沟通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斯基说过: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对儿童教导、命令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快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书,这一切对儿童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想让孩子成为善良、有鉴赏力的、令人愉快的、成功的人,父母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并且帮助孩子树立成长的目标,不断地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尊重孩子而不应放纵孩子,要舍得孩子让吃苦,增强情绪控制能力,家长、学校不要只过分追求知识教育,而要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一个小孩学会尊敬他的父母是很重要的,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和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父母及时充分地与孩子沟通,是孩子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育儿常识中的第一原则。

编后语:

这个案例只是在告诉我们忽视甚至放弃家庭教育的后果就是如此,当然还有比这还严重的,也有比这还轻的,但都对和谐、幸福家庭构成致命的危害。对这类案例的解决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也就是要讲十几年的错误教育通过几天、一两个月、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改造一个人比塑造一个人还要难。需要志愿者、指导师投放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力,这样边缘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是需要政府列入项目资助的,或由企业、国外资助公益机构的专项支持的。

分享到:
相关信息